当前位置: 首页> 清北学长说-清华学长说 > 内容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硕)考研最新考情分析及高分经验分享

时间:2023-07-28 访问量:406 来源:管理员

前言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历年竞争激烈,但考上清华大学无疑将是人生跨越。盛世清北十年来为帮助考生复习,编辑整理汇总该专业信息,供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的同学参考。

一、院系及专业内部情况分析

院系实力分析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是国内第一批成立的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现有教师60余人,其中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2人,近20人次入选国家相关人才计划或项目,另有在站博士后100余人。学院还聘请了4位双聘教授,2位兼职教授,4位杰出访问教授,2位名誉教授。学院致力于打造具备国际化视野的卓越师资队伍,现职教师全部具有海外学习和研修经历。学院现有政治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政府管理与创新研究所、社会组织与社会治理研究所、国际发展与全球治理研究所4个常设研究所。学院在2003年获得全国首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授权;在2013年全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评估名列第二名,其中学术声誉和科学研究名列第一;在2017年全国公共管理一级学科评估中结果为A+。

专业介绍

公共管理学术硕士(专业名称:公共管理,专业代码:120400)教育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国际、国内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理论与方法、从事国际国内公共事务工作的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本学科属管理学门类一级学科,我院具有一级学科授予权,可授予公共管理硕士和博士学位。公共管理硕士学位教育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分析方法及技术,从事公共管理研究和公共政策分析的专业人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学科。

就业情况

主要就业领域包括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非营利组织、咨询公司等。其中,政府机构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等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公益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包括各类协会、基金会、研究机构等;咨询公司包括各类公共事务咨询公司、管理咨询公司等。

二、专业复习规划指导

说在前头

备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在对自己有信心的同时,也要做好充分的备考攻略,有准备的人更容易把握住机会所以一定要坚定备考的信念。盛世清北致力帮助备考清北的学子,是备考路上的益友,助力大家乘风前行。

考试科目

专业名称

(学术学位) 公共管理

专业代码

120400

所属院系

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方向

01(全日制)公共政策02(全日制)可持续发展公共政策

考试科目

科目一

科目二

专业课一

专业课二

复试科目

101 思想政治理论

201 英语(一)

303 数学(三)

848公共管理基础

《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

盛世清北老师解读:

1、清华公管学院公共管理专业划分为2个研究方向;

2、四门科目分为两门公共课,考研英语和考研政治各100分,两门专业课各150分,总分500分;专业课分数占到了300分,同学们一定要重视专业课的重要作用。

3、23年计划招收 8人。

参考书仅供参考,可能会随年份变化,可咨询盛世清北老师

848公共管理基础

《西方经济学》  人民大学出版社  高鸿业主编

《政治学概论》  清华大学出版社  楚树龙、唐虹著

《公共部门管理》  上海译文出版社  〔美〕格罗弗.斯塔林著

《新政治学概要》  复旦大学出版社  王邦佐等主编

更多更详细的参考资料,可关注公众号-盛世清北考研

考情分析

专业课2

题型

数量

备注

848 公共管理基础

答题

7道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848公共管理基础含政治学50分、管理学50分、经济学50分。)

论述题

2道

案例分析

3道

解读:

经近几年的历年真题及招生目录分析,盛世清北老师得出如下结论:

1、公共管理专业课历年考试难度大,考题较为灵活,与社会热点关联更深。同时,也关注考生的知识面。

2、报考清华也需要有扎实的基础,并非通过所谓的押题和划重点就能考上的。

历年分数线

年份

政治

外语

专业课一

专业课二

总分

拟录取人数

录取最高分/最低分

2023

60

70

90

90

365

8

394/368

2022

60

70

90

85

360

9

389/361

2021

60

70

90

90

370

10

419/378

2020

60

70

90

90

345

8

394/353

解读:

根据近4年分数线及复试情况,盛世清北老师分析如下:

(1)4年来,各科目分数线趋于平稳状态,而总分数线存在波动,且2021年分数线较高之后降低在升高,意味着难度逐步增加,应继续重视专业课的复习,要早复习,避免走弯路。

(2)4年中,录取的最低分是353,最高分是419,也就是说我们努力考分在353-419之间很有机会进入复试的。

3)2020年招生人数8人,2021年是10人,2022年是9人,2023年是8人,说明招生人数较为平稳,考生应抓住机会

4)公共管理硕士的复试录取比例较小,复试的淘汰率高,要重视复试;

考点梳理仅供参考,可能会随年份变化,可咨询盛世清北老师

一、公共管理导论

(一)管理与管理理论的演进

1、管理的含义:

管理的构成要素:主体、客体、环境、目标、职能、实践。

管理的特性:管理具有两重性。所谓管理的两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职能: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主要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五职能说”。

2、管理学

(1)管理学是研究管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2)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3、管理理论的演进

(1)管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以来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阶段;行为科学阶段;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2)管理理论演进的特点:四个方面。

(二)行政与行政理论的发展

1、行政概念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特定的主体:广义的政府,国家(立法、行政、司法部门);狭义的政府,国家行政部门。

管理的活动:包括组织、领导、计划、协调、控制等环节。

特定的目的:推行政务或公务;制定和执行政策,实现特定的公共目标。

特定的对象:以政府的政务或活动为对象。

2、行政的含义:行政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权力,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行政机关内部事务的活动。一句话,行政是政府特别是执行机关为公众提供服务的活动。行政概念的外延是国家、政府,但主要是行政(执行)部门;其内涵则是国家或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活动及其过程。

3、行政的特点:执行性;政治性;权威性。

4、行政学研究的内容:(1)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和演变历史;(2)行政活动与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以及整个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3)行政主体,包括对行政组织机构、行政领导以及执行行政公务的工作人员的研究;(4)行政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主要包括行政目标、行政计划、行政决策、行政执行、行政监督、行政信息、行政咨询和行政协调等;(5)行政的内部保障,即行政立法、行政文化、行政道德、财政管理、后勤和办公室管理等;(6)行政效能;(7)行政改革与发展。

(三) 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1、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与产生

公共管理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怀特的《公共行政研究导论》和1927年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标志。

2、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或者说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3、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比较分析;实验分析;案例分析。

二、公共组织

(一)公共组织概述

1、组织的定义与特性

(1)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组织目标与行为是组织的本质性特征。

(2)组织的特性: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组织有其内在的精神意识,这种精神意识并非自发形成,而是有意养成的,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2、公共组织的内涵、构成要素

(1)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它既包括政府组织,也包括第三部门组织。而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2)公共组织的构成要素;人员;目标;职能;机构;职位;职权;权责;规章制度;团体意识;组织设计;支持硬件;技术和信息。

3、公共组织的类型

(1)按财务会计标准分类:政府机构;教育组织;健康和福利组织;宗教组织;慈善组织;基金会。

(2)按公共权力标准分类: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3)按权威与等级结构标准分类:古典模型;官僚模型;第三部门行政模型。

(二)公共组织的结构

1、公共组织结构

管理层次: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

结构内容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

直线结构:单一垂直领导。

职能结构:相关部门在水平方向依职能不同进行分工。

结构形式直线一职能结构:在综合直线结构和职能结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

矩阵结构: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核心,从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临时机构来履行工作任务的结构。

2、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

(1)纵向结构。宏观上:指各级行政组织间的层级关系——中央与地方组织结构(层次结构);微观上:指行政组织内部的工作层次关系——如国务院各部委下设的司局级、处级和科级层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厅局下设处级、科级等层次。

(2)横向结构(分部结构)。主要按职能划分,除此之外,还有按地区划分,按服务对象划分及按行业和产品类型划分。

(3)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与横向结构并不是相互脱离的,二者相互交织形成行政组织的结构网。在我国,行政组织中的横向结构服从于纵向结构。

3、行政体制的基本类型

(1)首长制与委员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中最高决策权所属人数。

首长制又称一长制或独任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归一个行政首长执掌的组织体制。

委员制又称合议制,是指行政组织的法定最高决策权由两个以上的委员通过委员会议集体执掌的组织体制。

(2)层级制与职能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构成单位的功能和性质。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指行政组织纵向分为若干层次,上下层业务性质相同,但有隶属关系,业务范围由上至下逐层缩小的组织体制。

职能制又称分职制,指行政组织横向依据不同的业务性质、职能而平行划分若干部门,每个部门所管业务内容不同,但所管范围大小基本相同的组织体制。

(3)集权制与分权制。

划分标准:行政权力的使用特点。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机关,下级机关仅有有限的裁量权,须依靠上级机关的指令办事的组织体制。

分权制是指下级组织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裁量权,上级组织不予干涉的组织体制。在联邦制国家中,分权制的行政组织体制最为普遍。

(4)完整制与分离制。

划分标准: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各部门所受的指挥和控制。

完整制又称集约制或一元统属制,是指行政组织中同一层级的各个机关受一个机关或一位行政首长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分离制又称独立制或多元统属制,是指同一层级的各机关,受两个以上的机关或行政首长的指挥、监督的组织体制。

(三)公共组织环境

1、含义:公共组织环境是公共组织身外所有能够直接或间接对组织存在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的总和。

2、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舆论环境。

三、公共决策

(一)决策的基本问题

1、决策的含义

(1)定义:理查德·施奈德将决策界定为“决策是一个过程,它是指决策者为达到想象中未来事务的状态,从社会所限制的各种途径中,选择一个行动计划的过程。”

(2)决策的特征:预见性;主观性;选择性。

(3)决策的内容。

目标选择:目标的确定要具体,恰当,有可检验性。

方案选择:拟订方案要考虑各种资源条件的限制,同时还要通过综合的比较和评估,在备选方案中比较孰优孰劣。

2、决策类型

(1)根据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不同,决策可以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2)根据决策目标的多寡,决策可以分为单目标决策与多目标决策。

(3)根据决策条件(或称自然状态)的可控程度,决策可以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与非确定型决策。

(4)根据决策权限的制度安排,决策可以分为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5)根据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决策可以分为原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二)行政决策体制

1、行政决策的含义

(1)定义:行政决策是行政主体为履行行政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抉择过程,它是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部门在处理国家政务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作出的决定。

(2)行政决策的特点:决策主体的特定性;决策内容的广泛性;决策的权威性。

2、行政决策体制

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决策体制主要有独裁制、议会制和人民代表大会制三种类型。

(三)行政决策程序

1、问题界定;2、目标确立;3、方案设计;4、后果预测;5、方案抉择。

四、行政领导

(一)领导与领导者

1、领导的定义:领导是指引导和影响人们为实现组织和群体目标而做出努力与贡献的过程。

2、公共组织领导者的定义:公共组织领导者是指从事公共管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中依法担任领导职务,行使法定领导权力并负有相应领导责任的个人和集体,其中主要是政府部门的领导者。

3、公共组织领导者的权力构成:职位权力和个人权力。

4、领导者的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人事技能和观念技能,即THC技能。

(二)我国行政领导制度

1、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的具体表现为:(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3)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2、我国的行政领导制度——行政首长负责制

行政首长负责制是一种集体领导制度。集体领导就是集体决策、共同负责的制度。对重大问题,由领导集体全体成员通过讨论,作出决策和决定;在集体领导中,行政首长必须正确地使用最终的决定权和否定权,应当在集体意见的基础上决定或否定,而不是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3、日常的行政领导制度

日常的具体行政领导制度可以表现为三个层面:领导与群众关系问题;领导与领导之间的上下级与内部关系问题;领导班子内部关系协调问题。

五、沟通与协调

(一)沟通

1、公共组织沟通的定义

公共组织沟通是指公共组织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公共组织系统内部各个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取公共组织系统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2、沟通类型与模式

(1)沟通的类型: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

(2)沟通的结构模式:聚联式;单联式;互联式。

(二)协调

1、协调的含义

协调是公共组织为了顺利地实现决策目标,而谋求自身统一和谐,谋求自身各相关要素匹配调剂、协作分工的一种行为方式。

2、协调的特点:

(1)协调是一种经常性的组织行为。

(2)协调是一种艺术性的组织行为。

(3)公共组织协调是一种公关性的公共组织行为。

3、协调方式

(1)主体合流法;(2)中间数法;(3)冷处理与热处理法;(4)当面表态法;(5)谈心法;(6)跟踪处理法。

六、公共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

(一)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

1、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性质

(1)基本性质:生物性;生成过程的时代性与时间性;能动性;使用过程的时效性;内在的知识性;人力资源开发具有连续性;高增值性;闲置过程的消耗性;再生性。

(2)特殊性质:他们应拥有较高的法律观念、政治品质、政策理论水平、职业道德觉悟、从事公共服务的热情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工作准则、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2、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内涵和特点

(1)内涵:是指公共组织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等的一系列活动。

(2)特点:战略性;系统性;社会性;前瞻性;动态性。

2、公共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预测与规划;教育与培训;选拔与使用;配置与管理。

(二)公务员制度

1、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历经理论准备、试点实验、全面实施三个阶段。

2、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公务员法》的颁布。

3、公务员制度的优越性:一是具有新陈代谢机制;二是具有竞争激励机制;三是具有勤政廉政的保障机制和反腐倡廉的作用;四是具有健全的法规体系,对公务员依法管理,实现人事管理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

4、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

其基本内容包括:总则;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职务与级别;录用;考核;职务任免;职务升降;奖励;惩戒;培训;交流与回避;工资福利保险;辞职辞退;退休;职位聘任;法律责任;附则。

七、公共管理伦理

(一)公共管理伦理

1、含义:公共管理伦理是以“责、权、利”的统一为基础,以协调个人、组织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的公共管理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是针对公共管理行为和政治活动的社会化角色的伦理原则和规范。

2、公共管理伦理的三种类型:体制伦理、政策伦理和公务员职业伦理。

公共管理的体制伦理:由行政体制内在的一系列分配权利和义务的原则、规范所构成,并通过社会结构关系,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条例和成文的或不成文的制度等方面表现出来。

公共政策伦理的两层含义:一是指维护某种公共秩序所需的伦理规范,它由政府或其他社会权威机构设计、制定和推广;二是对于政府制定倡导的某一公共领域的伦理规范,除了用社会舆论、良心自律等软约束手段支持外,还要为其配置政策化的硬约束手段,使其成为公众在该领域内的普遍化行为方式。

公务员职业伦理:公务员职业伦理是相对于社会群体的关系以及特别事项而言,是公务员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通过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承担为其服务对象尽责尽职、谋取利益的义务。

3、公共责任:可分为广义的公共责任和狭义的公共责任两种。

广义的公共责任:广义的公共责任是指国家公共管理部门的行政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必须通过加强对自身职责的履行来为国民谋利益。

狭义的公共责任:国家的公务人员违反行政组织及其管理工作的规定,以及违反行政法规所规定的义务和职责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

公共管理的客观责任:源于法律、组织机构、社会对行政人员的角色期待,具有外在的强制性。

公共管理的主观责任:对公共管理者信仰、个人与职业价值观,以及性格特征的一种表达。

(二)转型期的公共伦理建设

1、两种最基本的利益关系形式:利益交换关系、利益分配关系。

2、行政伦理公正的基本原则:交换公正;分配公正;程序公正;规则公正;权力与义务的平等。

3、行政责任冲突最常见的三种形式:权力冲突,角色冲突,利益冲突。

权力冲突:由不同种矛盾的权力资源所带来的不同客观责任之间的冲突。

角色冲突:每一种角色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这些不同的角色之间时常会发生冲突。

利益冲突:价值相对性和社会的多元化决定了利益冲突的必然产生,也造成了行政管理者在完成其责任中的利益冲突。

4、治理:在一个既定的范围内运用权威维持秩序,满足公众的需要。

治理的目的: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5、善治: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以及关系的最 佳状态。

构成善治的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效率。

6、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途径:加强行政伦理建设;加强行政伦理立法;发展公民社会对行政活动的干预和监督。

八、政府工具

(一)政府工具的含义:政府工具(governmental tool)又称政策工具、治理工具、公共管理的技术或行政方法。政府工具就是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它既可以被界定为一种“客体”,也可以被界定为一种活动。

(二)传统行政方法

1、行政手段:是指政府凭借政权力量,依靠从上到下的行政组织制定、颁布、运用政策、指令、计划的方法,来实现国家对行政工作的领导、组织和管理的目的。

行政手段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垂直性;具体性;非经济利益性;封闭性。

行政手段的种类:行政命令手段;行政引导手段;行政信息手段;行政咨询服务手段。

2、法律手段: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内,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把国家法律、法规贯彻到具体的行政活动中,以达到有效而合理的管理目的。

(三)当代政府治理的新工具

1、市场化工具:民营化;用者付费;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凭单制;分散决策;放松管制;产权交易;内部市场。

2、工商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目标管理;绩效管理;战略管理;标杆管理;流程再造。

3、社会化手段: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服务;公私伙伴关系;公众参与;听证会。

九、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一)组织发展与变革理论

1.组织的生命周期:组织是一个有机的“生命体”,具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一般会经历产生、成熟、衰败和消亡的发展阶段。

2.组织的变革:是指组织从一种状态转变到另一种状态,以增进其效能的自然转变过程。组织变革包括正面和负面的改变。但一般而言,组织变革是一种积极性、计划性的转变。

3.组织发展:是指通过对组织存在问题进行系统分析,运用一套应用行为科学的理论和技术,来改善人际关系或个人组织关系、提高组织运作能力(领导、决策和沟通能力)、培养新型组织文化的一种有计划地促进组织自我更新的活动。

4.组织发展的历程:指组织发展持续的进程,包含了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并评估解决程度的完整步骤,即:(1)问题的认知;(2)搜集资料;(3)诊断问题;(4)资料回馈;(5)发展行动计划或策略;(6)建立成员认同;(7)采取行动;(8)评估。

(二) 全球公共部门改革浪潮

1、西方发达国家公共部门改革:是指以采用工商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基本取向,强调顾客导向以及提高服务质量为特征的“管理主义”或“新公共管理”,往往被描述为一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和效益)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这场改革起源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逐步扩展到欧洲以至全世界。

2、国外公共部门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3)分权;(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6)强化改革的法律保障。

(三)我国政府改革与发展

1、改革开放以来七轮行政体制改革的成就:(1)管理理念不断优化;(2)机构和人员逐步精简并加以重构;(3)政府职能转变,政府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创新力度加大;(4)管理方式日益完善;(5)干部素质发生变化,行政能力得到提升,依法行政观念深入人心。

2、改革的不足之处:政府管制仍然较多,市场机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政府管理方式及手段单一、落后,政府对经济领域的干预仍然较多;政府内部决策职能与执行职能不明确,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地方或部门利益观念强,公共意识和公共责任感不强等。

3、改革应该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政府改革与其他配套改革的关系;

(2)处理好政府主要职能之间的关系;

(3)处理好价值层面改革和工具层面改革的关系;

(4)处理好自上而下改革与自下而上改革的关系。

4、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1)服务型政府;(2)责任型政府;(3)法治型政府。

5、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1)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2)推进政府机构改革;

(3)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4)完善政府管理法制体系;

(5)改进行政管理方式。

真题试题

2015年清华大学848 公共管理基础(政治学20%、管理学30%、经济学50%)考研真题回忆版

一、简答题

1。有限理性。

2。直线制和事业部制。

3。外部环境分析。

4。怎样进行有效激励。

5。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营销战略。

6。低成本和差异化战略的产品特点。

7。顾客需求以及运营特点

二、论述题

1。为什么说领导具有艺术性

2。X理论和Y理论的内容自己相应的管理重点

三、案例分析

1。市场定位市场细分

2。经营战略

3。管理启示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基础试题

试题类型:848

政治学部分

一、简述“无知之幕”理论

二、两党制和多党制的主要特征、区别、各自利弊和制度由来

管理学部分

一、市场经济国家公共管理模式

二、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的异同点,共享单车的优缺点以及政府应该怎么做?

三、什么是政府失灵的原因,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什么启示?

经济学部分

一、什么是“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有什么区别?

二、利用理论分析“公地悲剧”的原因

三、政府对房东提高租金进行限制。结合推行分析短期和长期中供给、需求的变化。

四、完全竞争市场计算TC=3Q³-6Q²+20Q+10

1.P=66时,求利润最大时的产量和利润

2. P=30时是否存在亏损,最小亏损是多少?

3.厂商什么情况下停止生产?

五、IS-LM计算育明考研-小李老师T/W:18518973878

M=200,L=0.2Y-5r,C=60+0.8Yd,l=150-5r,T=100,G=100。

1.求出IS,LM方程,并求出均衡时的r和Y。

2.当政府支出增加到120时,求出r和Y。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六、与新古典增长理论比较,指出内生增长理论的“内生性”体规在哪些方面

三、复试内容

3. 组织形式

公共管理学院2023年统考学术硕士复试资格审查、复试笔试、面试均采用现场考核的方式进行。

4. 缴纳复试

考生必须在参加复试前通过我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完成复试费缴费,费用标准为100元。缴费后因各种原因未参加复试者,已支付的复试费不退。

5. 考生资格审查注意事项

考生须于2023年3月20日17:00前在我校研究生申请服务系统以电子文档形式提交以下资格审查材料,并备好原件供现场资格审查使用。

1)初试准考证;

2)有效二代居民身份证件(必须在有效期内,正反面);

3)考生简历及个人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

4)学历学位证书(应届生提供学生证);

5)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6)考生诚信承诺书(本人签字)。

未进行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未通过的考生一律不予录取。不论是否录取,所交材料(含成绩单)一律不予退还。

6. 复试安排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时间地点:3月24日上午,公管学院

资格审查方式:现场资格审查,入围复试的考生须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资格审查。

笔试

笔试时间地点:3月24日上午,公管学院

笔试方式:现场笔试,科目《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面试

面试时间地点:3月24日下午,公管学院

面试方式:现场面试(具体时间段另行通知)

面试环节:场外:阅读材料(中英文,5分钟);场内:面试考核(20分钟,包括自我介绍、回答问题、英文水平测试)

7. 复试考核注意事项:

1)凡弄虚作假、违反考试相关规定和纪律、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考生,我校将取消录取资格,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考生须承诺学历、学位证书、个人及其它报考信息的真实性,存在学术道德、专业伦理、诚实诚信等方面问题者,一经查实,取消考试、录取或学习资格。

2)我校及学院以研招信息平台、网站、电话、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公开或发送给考生的相关信息、文件和消息,均视为送达,因考生个人疏忽等原因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我校将在新生入学后3个月内,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有关要求对所有考生进行全面复查。复查不合格的,取消学籍;情节严重的,移交有关部门调查处理。

4)达到国家复试分数线而我校不予录取的考生,可自行联系外校调剂单位。未达到国家复试分数线的统考考生和报考我校的单考考生均不得调剂。

、学长成功经验

以下是由盛世清北为考生整理的关于备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管理专业的复考研习经验,其备考方法可供参考。

备考心得:

心态取决于前面的复习状态,到后期学不进去很正常,其实如果前面按部就班的复习好了,对最后的结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一定要有个良好心态;学不进去的时候立刻暂停学习,调试好心态后在继续,不强迫自己,但在放松之前一定要问自己:前面真的有认真学习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放松半天不会有什么影响,一定不要欺骗自己,该学的都要认真学。

注意事项:

1利用零碎的时间,可以把一些重要知识点存手机或者小本子,在零散的时间里随时随地温故一下,效果绝佳。

2需要背诵的科目不要一本一本的去背,每本书的内容每天都要“雨露均沾”。

3特种注意下公共课的出题模式,找准规律,找对方法,才能拿高分。

备考攻略:

 清华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考研具备一定的难度,想要考公共管理学术硕士,更是要具备科学的复习方法,有的同学经常问,本科时候没学过可不可直接学参考书的内容?我觉得可以,但对于一个考研的学生来说,不会基础知识是绝对不可以的,况且许多学校复试时要考专业课的。但实际上,不管基础如何,只要复习方法得当,尽管开始有些难度,但入门之后还是会简单很多。下面介绍一下成功学长们的考研备考经验。

第一轮复习:,选择适当的参考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过一遍,全面熟悉教材,适当扩展知识面,熟悉专业课的经典教材。需要完成知识框架的整体复习,对整个课程的知识结构清晰系统掌握,理解。也就是说,专业课首先得明白考试范围,考题的特点,结合清华848公共管理基础的出题规律,将书过两遍做好笔记。例如《公共管理基础》包括:第一章公共管理学科知识、第二章公共组织理论、第三章政府改革与治理、第四章政府间关系、第五章政府作用、第六章公共政策、第七章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第八章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第九章公共财政管理、第十章第三部门管理、第十一章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第十二章公共管理伦理,没有很精炼,毕竟是第一遍,在之后每一次复习我都会逐次精炼我的笔记,慢慢把笔记本学薄。

第二轮复习:暑假期间是考研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时期,考研人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这时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把所学的知识点运用到做题中去,在真题专题做题中强化重要知识点的记忆。清华848公共管理基础这些年题出的一般都比较"怪",虽然这两年的题型日益稳定,第二个题往往会与上一个题相关联,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考试难度,我敢说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会出这种类型的题,学校自主出题的,各个学校出题风格虽然相差很大,但是只需要参考近几年的真题就可以知道必考的重点内容。当然关于大题考的知识点根据历年真题还是能有迹可循的,后期的时候大家可以稍微研究针对性练习下。一定要重视考研真题,毕竟做题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知识点上的,就是无论你做什么题,考的是哪一章的什么知识点你一定要清晰,不然做半天用哪里的知识点突破都不知道,做题还不如不做。

第三轮复习就是冲刺模考阶段,也就是所谓的查漏补缺的阶段了。相对来说,前期是巩固基础,结合真题进行相关的背诵,功利点说,你背书是为了答卷子。就这么简单!你连题出什么都不知道就开始背书,那无异于做无用功。所以这时候更要研读历年真题,学会清晰分析问题的角度、答题的思路和可能涉及的知识点。这时候除了温习之前的重要知识点之外,还要总结老师的论文,总结成自己的话,着重进行答题技巧的培训,答题时注重思路逻辑,查漏补缺,提升应试技巧,除此之外,建议要有针对性地背诵笔记中的一些学科框架和重要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模拟测试。

最后总结

希望所有同学们在初试前就一心一意准备初试而不要分心准备复试,初试结束后完全来得及,然后还要保持耐心,毕竟马拉松不是看某段路程跑的多快,而是看谁更有耐力,谁能平稳的坚持到最后所以考研人想要成功,最基本的就是能坚持到底,才有机会一战成硕,加油!

盛世清北祝愿考研的同学们,都能圆自己一个名校梦!

本文部分信息来自网络,如有疏漏或转载授权问题,请联系盛世清北以便及时纠正。

 


电话咨询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